转自:驻马店日报
肠息肉是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,可发生在肠道任何部位,约70%肠息肉为腺瘤性息肉,而80%~95%的结直肠癌,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,由肠息肉演变为肠癌,大概需要5~10年的时间,所以早发现,早干预在息肉期能有效治疗,则可以阻止其演变为癌症。
有以下这些情况容易长肠息肉:
饮食因素。高脂肪、高蛋白、低纤维素饮食者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;慢性炎性肠病。
遗传因素。患者的下一代中约50%有被遗传的可能。
物理刺激。慢性便秘可引起长期干硬的粪便或便中异物对肠黏膜的刺激或损伤,使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死亡、脱落、增生过程中发生异常改变,形成息肉。
肠道息肉很少有明显不适,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;便血、黏液脓血便;肛门肿物脱出;腹痛、便秘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,需要及时就诊复查电子肠镜、了解肠道情况,根据病变性质、大小决定内镜下切除还是外科手术,并定期复查。
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,但一定不能放过容易癌变的息肉,它们就是“定时炸弹”。我们一定圈住肠息肉。